科技书有哪些书名科技的名词解释科技小短文50字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6-12
2016年即将过去,这一年,科普的国家战略地位被提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这一年,在新技术的支撑下,科普的手段层出不穷,精彩纷呈;这一年,投身科普的人物越来越多,作品更是琳琅满目
2016年即将过去,这一年,科普的国家战略地位被提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这一年,在新技术的支撑下,科普的手段层出不穷,精彩纷呈;这一年,投身科普的人物越来越多,作品更是琳琅满目。回首2016,展望2017,我们特邀奋战在科普一线的科学家、专家、学者,请他们写下对科普的感悟和希冀。
习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习主席的指示充分肯定了科普的地位和重要性,也是从事科普工作的指导方针。
科普与科研密切相关,科研是科普的基础,科普是科研的延伸。科学知识被广大民众所掌握,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在科学普及过程中,人们会对科学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促使科研向着更深、更高、更广发展。从这点上说,科学普及是科技创新的助推器。
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者,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都应把科普视为天职,视为本职工作的一部分,积极主动地把自己掌握的科学理论、科技方法、科技成果,有的放矢地传播给广大民众,让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比翼高飞。只有两翼齐飞,才能飞得高、飞得远。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社会鱼龙混杂的今天,用科学知识、科学理念占领阵地尤为重要。全社会要努力为科学普及、科技创新营造一个好的科研环境、科普氛围、科学价值观,这是两翼齐飞的基础。
获奖始终是一种象征。今年郝景芳获雨果奖,郑永春获卡尔萨根奖,无论如何释读,皆应记下一笔。在2017年,同类事件或尚可遇而不可求。
今年“博物学文化丛书”渐成气候,令人隐觉博物学这株老树来年或将在公众中绽开新芽。《纳博科夫的蝴蝶》《玫瑰之吻》诸书,当可证斯言。
大12开540页铜版纸全彩印的科普巨著《DK宇宙大百科》,累计印数已达43000册。“好书毕竟有人识”,科普耆宿李元先生的感慨科技的名词解释,道出了读者的品位。这一势头2017年必将继续向好科技书有哪些书名。
今年明显感受到了一线科学家的“科普温度”,明年自会更温暖。刘嘉麒院士的新著《科普是一门学问》当可作为某种标志,值得研读。
具体事例挂一漏万,概而言之科技书有哪些书名科技书有哪些书名,2017年的科普形势应是向上、再向上,这既是预料,更是由衷的祝福!
科普感悟有五。其一科技小短文50字,科普科普,姓科名普。科普必须既要有知识性、科学性,也要有趣味性、普及性,还要有基础性、前瞻性。
其二,科普不是小儿科,科普里有大学问科技的名词解释。科普工作者必须要研究科普的理论和规律、内容和方法、实践和经验、现状和未来。
其三,科普有了《科普法》,我们要理直气壮地依法科普;科普有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我们要把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国家相关规划科技书有哪些书名,纳入全民教育体系。
2016年,科普的国家战略地位被提升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一批新的优秀科普作品、科普人物的涌现,新媒体日益壮大的科普力量,皆让我们收获了信心;一个个“科学”流言的出现和终结让人悲喜交加,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依然任重而道远。
期待2017年出现更多更好的“中国造”原创科普作品,它们不仅能传输知识科技的名词解释,而且还应赋予人们更多的启迪和科学精神的熏陶;更期待社会把孩子们从繁重的学业笼子中解救出来科技小短文50字,让他们真正有空去读喜欢的书。当阅读成为了普通中国人生活的自觉和习惯,我们将真正迎来科普的春天。
2016年,中国的科普工作在以往的基础上,依然保持了迅速发展的态势,在各级政府的极度重视之下,各级政府的各种相关工作仍然成为社会上科普工作的主流,可列举的重要项目为数众多、数不胜数。但在此形势下,对于未来的科普工作的开展来说,还应该在继续保持政府的大力支撑的优势之下,努力避免以“政绩逻辑”优先的方式来规划和考核科普工作,更加注重遵循科普和科学教育自身的规律和需求,真正让提升公民的科学素养成为有实际效果的现实,应成为关注的要点之一。
2016年将以知识经济元年载入历史,逻辑思维的App“得到”设立收费专栏,喜马拉雅几乎同时上线收费音频节目,分答上线科技书有哪些书名,都是一些新的知识有偿服务模式。同一年,还出现了首档电视科普真人秀《加油!向未来》,这档节目在CCTV1的成功播出还催生了一些类似的节目,这些节目很快就要播出。可以预计,我们将很快进入一个科普黄金时代。就我个人来说,我在喜马拉雅的节目《淼叔开脑洞》是一个非常新鲜的尝试,我还将出版《给孩子讲量子力学》,希望这些尝试会启发更多的人来做类似的事情。
毫无疑问,2016年最大的科学突破是LIGO团队2月11日宣布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验证了爱因斯坦100年前基于广义相对论理论作出的预言。虽然这是国外的科学成果,但是中国社会对这件事的关注程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在那一段时间,我的微信朋友圈几乎天天被各种关于引力波的新闻和科普文章所刷屏。更出乎我意料的是关于天津的一位下岗工人以前参加某节目的视频被翻了出来,由于他在节目里提到了“引力波”以及他的所谓“理论”和“技术”而受到了评委尖锐的批评,媒体要为他翻案,甚至夸张地称他应该获得引力波的诺奖,但是被评委给压制了!
我从媒体和网民对引力波的发现以及对这个视频的关注和评论,认识到中国社会一方面很关注科学,同时又非常缺乏科学素养。于是我写了一篇广为流传的文章《从“引力波”剧情大反转谈谈中国社会的“科学”现实》,重点解释了科学的目的、精神和方法,而这在中国教育的任何阶段(包括研究生教育)从来都不涉及。因此,我从这件事得到的体会是,提高中国社会的科学素养必须在教育体系里面加入正确的“科学”教育。
2016年是我的科普丰收年:一方面有《该死的粒子:理趣阅读司南》等五部科普新著几乎同时出版,并主编推出了《科普之道:创作与创意新视野》一书;一方面受邀到近二十所学校作了科普讲座,还参与了多项与科普相关的全国性活动。
2016年也是我的本命年。回望往昔,颇多感怀。我曾作如是总结:打小痴迷科普科幻,书香悦读一路相伴。分享科学奇美理趣,留下探索思考印记。几十年来,科普一直让我乐此不疲,并且成就了我的第二事业和第二人生。在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已被看作是实现创新发展两翼的今天,我更有一种使命担当感,期待自己能够在科普创作方面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从仰望星空到登临探测,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中国人实现太空梦想的重要一年。“中国天眼”FAST望远镜落成启用、北斗导航卫星开始全球组网、暗物质探测卫星、实践十号科学卫星、墨子号量子科学卫星、景海鹏和陈冬太空生活33天
火箭是航天的基础,新一代火箭全面启用,为太空探索提供了坚强的动力科技小短文50字。长征七号首飞成功,未来将作为承担航天发射任务的“主力军”。长征五号发射跌宕起伏,首飞成功,将为探月工程、首次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唯一位于沿海的海南文昌发射场成功启用,美丽海景衬托下的火箭发射,让更多普通人近距离接触航天。
展望2017年,重大航天工程取得突破,微小卫星发展渐入佳境,商业航天和航天应用将蓬勃发展。嫦娥五号将从月球上采集岩石和土壤返回地球,成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首次月球采样。
2017年,是我国科技创新持续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国科学普及实现突破的一年。习总关于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关系的重要论述,为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
科技界、广大科技人员和科普工作者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必须把科学普及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和义务,按照《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开展力所能及的科普工作,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作科普报告、写科普文章、拍科普微视频,面向公众开放实验室,介绍传播最新科技成就、高新科技知识,让公众了解科技发展、理解科研工作、支持创新创业、分享科技红利。世界上的科技强国,也是科学传播强国,创新文化氛围较为浓厚,公众对科学和技术的关注度是很高的,科学家和发明家是深受尊重的。
我国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科学普及需要政府、科技界、媒体、社会各界各尽其责、众筹众创,每个科技工作者都应有一个微目标科技小短文50字,开展力所能及的微科普,共同为我国早日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夯实基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