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科技报告科技项目政策科技节是哪天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6-11
“又一个主题出版大年
“又一个主题出版大年。”今年期间,多位代表委员热议主题出版发展。不久前印发的《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做强做优主题出版。
“主题出版应当包括学术理论、科技、人文艺术等不同领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原副总裁潘凯雄说。
近年来,主题出版涉及的范围早已不再局限于领域,而是扩展到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尤其是高质量的科技主题出版物不断涌现,成为主题出版发展新的发力点。
在写作《为了万家灯火——中国党百年抗灾史》(以下简称《为了万家灯火》)之前,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陈安从未想过自己的创作会跟主题出版扯上关系,甚至不太了解主题出版的确切概念是什么。
作为风险与应急管理领域的专家,陈安几年前出版过从灾难视角看日本文化的著作《樱花残》科技节是哪天。正因为这个创作经历,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融媒体与主题出版研究院院长韩建民在寻找作者时“盯”上了他。
2020年夏天,韩建民为浙江科学教育出版社策划了一部全面反映中国党百年抗灾历程的科技主题出版物,经朋友介绍找到了陈安。陈安也对这个选题很有兴趣,两人一拍即合。
陈安笑称自己以往写的大多是“只有学术同行感兴趣、放在书店大概没人买”的学术专著,但因内心还藏着一个文艺青年的梦,所以才写了《樱花残》《樱花开落》。
“我们要从更为本质的层面解释中国党百年发展与治理灾害过程之间的关系,找到中国党百年抗灾史的发展脉络。”陈安说。
为此,陈安和合作者前往各地的图书馆、博物馆、方志馆调研,查阅了大量文献,访谈了经历过、参与过灾情处置的当事人,翻阅了100多本参考书,完成了这部首次全面呈现中国党百年抗灾史的原创著作。
陈安坦言自己的写作风格一直是“随心所欲”,但创作一本主题出版物显然要面对种种“束缚”。比如,一开始陈安计划按照灾害种类来划分章节,但出版社编辑认为还是应该按照百年党史的顺序来写作,更能凸显主题。创作期间经历了不少修改与磨合。
尽管要紧扣宏大主题,但陈安并不想因此让这本书的可读性大打折扣。他特意增加了一些诗词、影视剧情节等内容,还有颇具个人特色的评论性语言,让书更好读。
“写这本书也调动了我很多情绪。”陈安老家在黄河岸边、河南与山东交界的地方,上初中二年级时经历过黄河决堤,“水哗一下就到眼前”。后来他从事风险与应急管理研究,目睹了许多灾难现场。
有学生跟他说:“陈老师,我不想做这个方向了,不想再看那些悲观绝望的情景。”“但是这总得有人做,我国幅员辽阔,各种灾害不断发生,这就是国家的一部分。”陈安说。
但无论做研究也好,写作也好,只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是不够的。“还要有把这些灾难的科学规律探究出来的一种理性思维。”陈安说,感性与理织名词解释科技报告,就是他写作《为了万家灯火》时的状态。
从不太了解主题出版到完成一部高质量的科技主题出版物名词解释科技报告,陈安的经历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国内科技主题出版发展的一个缩影。
2003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启动主题出版工程,正式提出“主题出版”的概念,即以特定“主题”为出版对象、出版内容和出版重点的宣传活动。具体地说,就是围绕党和国家重点工作、重大会议名词解释科技报告、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节庆等集中开展的重大出版活动。
近年来,主题出版的选题已从最初集中于读物名词解释科技报告,逐步扩展至、经济、科技、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
“我经常听到有人说,科技类出版社怎么会跟主题出版有关系?”韩建民告诉《中国科学报》,“这是思想还没有转过弯儿来。当有些出版社还没想明白时,另一些出版社已经大踏步往前走了科技节是哪天。科技作为时代发展的核心课题之一,必然是主题出版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为了万家灯火》之前,韩建民已经策划了不少科技主题出版物。在他看来,科技主题出版一要体现党和国家意志,二要满足读者市场的需求。“不能板着面孔空洞枯燥,要策划新颖的角度、挖掘鲜活的内容,让人耳目一新、读得过瘾。”
2019年,由韩建民策划、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吕成冬写作的《他日归来:钱学森的求知岁月》一书出版。这本书从挂在钱学森房间里的一幅国画切入。
这幅画叫《西湖一角》,是钱学森父亲钱均夫请友人姜丹书创作的,1941年春画好后便寄给远在美国的钱学森。钱学森收到后就将其挂在房间里,后来回国又将其带回,视为一生的珍藏,晚年还特意让家人把这幅画找出来挂在卧室里。画上的题字“他日归来,湖山依旧”成为钱学森整个早年岁月的真实写照。
“书中展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传统文化的熏陶、浓烈的家国情怀对一位科学家的影响,而这正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所呼唤和需要的。”韩建民说。
除了科学家的家国情怀之外,在韩建民看来,当下科技主题出版可挖掘的选题还有很多。这一点和他在世纪之初做科普和科学文化出版时情形相似,也一脉相承。“比如学科史,每个学科发展过程中都有感人的人物和故事;比如科普,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60万米高空》,具有强烈的国家意识,读来令人震撼;比如科技命运,中美芯片之争触发后,人民邮电出版社马上出版《“芯”想事成:中国芯片产业的博弈与突围》,解读技术与产业发展。”
《他日归来:钱学森的求知岁月》出版时,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和他的同事也正在酝酿一套科技主题出版丛书。
2018年,时年87岁的老出版家、编辑家周谊特地打车来到郝振省的办公室,对他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即,紧接着又是建党百年重念庆祝活动,他想策划一套丛书,有重点地展示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光辉历程。希望中国编辑学会帮助他实现这个夙愿。“如果实现不了这个夙愿,我夜不能寐。”听到这话,郝振省内心深感震动。
他随即和学会领导班子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多次设计论证,最终确定了“中国科技之路”丛书选题。“尽管这几年关于科技成果方面的图书不少,但总体上有一种碎片化、分散化的感觉。这套‘中国科技之路’丛书可以集约化、规模化地展现中国党成立百年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科技方面的伟大成就和光辉亮点。”郝振省说。
因为这样的宏大立意,这套丛书获批进入中宣部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目录。此后,编写工作快速运转起来。2021年6月,丛书出版。
“中国科技之路”丛书创作阵容强大,由中科院院长侯建国与郝振省共同担任编委会主任,共15个分卷、300余万字,每卷均由两院院士担任主编、相应学科带头人或行业专家撰写相关内容,人民邮电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等15家中央级科技出版单位共同出版,展现了我国在信息、交通、建筑、航天、卫生、石油等15个科技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
郝振省认为,与一般科技出版物相比,科技主题出版物不仅讲述科学原理、技术要领和实际效用,更讲述其带来的宏观经济效益、效益和文化效益;不仅讲事讲理讲物科技节是哪天,更讲人,讲重大科技成果创造者、贡献者的情怀和担当;不仅讲科技现象和事件的原理及其对社会生产生活产生的直接效果,更讲其对民族社会的特殊凝聚功能和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巨大推动作用。
“科技主题出版不只是填补了主题出版中科技内容的空缺,更是架起了科技出版与社科出版之间的重要桥梁。科技进入社科,社科融入科技,科技主题出版为我国主题出版事业增添了崭新的也是举足轻重的板块,而我国主题出版事业因此一举形成了新锐的更加完备的方阵。”郝振省说。
在“中国科技之路”丛书启动之初,有的出版社担心,这会不会是“赔钱赚吆喝”“名声好听,经济上却亏损”?
“然而事实证明,好的策划加上作者、编辑精益求精的努力,是可以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的科技节是哪天。”郝振省介绍说,“中国科技之路”丛书出版后,不仅获得多方支持,逐步进入农家书屋、职工书屋等重要的推荐书目名单,还吸引对外出版传播机构来洽谈翻译输出项目、少儿出版机构与其合作绘本创作等。
“其中仅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分卷《加油争气》截至去年年底就销售了1.1万册。出版业公认科技项目政策,图书销售超过3000册就能赚钱了,可见其经济效益不错。况且,大头还在后面。”郝振省说。
韩建民曾说,主题出版既要有意义,也要有意思;既要有高度,也要有温度;既要讲道理,也要讲故事;既要谈志趣,也要有风趣。这对于科技主题出版同样适用。
“说实话,过去有段时间里,主题出版物确实做得不够鲜活生动,让大家一提到主题出版总有一种刻板印象。其实,主题出版物应该是丰富的、文质兼美的科技项目政策、接地气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韩建民说。
在韩建民看来,当下主题出版已经进入导向、学术规范和市场运行一体化时代,“缺少任何一方面,都很难说是优秀的主题出版物”。
对于作品的创作,陈安认为,还是要更包容一些。“比如写科学家,科学家是多么好玩的一群人,不要总把他们写成‘圣人’,不要怕揭露哪怕一丝丝不完美的东西。写法上,科技主题出版物可以借鉴优秀的科学家传记如王元的《华罗庚传》、西尔维娅·娜萨的《普林斯顿的幽灵:纳什传》等,让主题出版物更好看。”
郝振省表示名词解释科技报告,当前科技主题出版正在蓬勃发展。他建议,对已有的科技主题出版情况进行总结和梳理,将我们的相关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如果说主题出版已经成为我国基本出版制度的一部分,那么科技主题出版就是主题出版的核心部分之一。大家应该有这个共识。”
他还建议相关部门对科技主题出版进行更精准、科学、可行的顶层设计,让各科技类出版集团或出版社积极参与进来,倡导和促成一些非科技类出版机构与科技类出版社的深度合作。比如,文学类出版社可以做科技类题材报告文学创作,等等。
“另外,还需要形成一个从管理部门、出版单位、研究机构到社团组织垂直的科技主题出版生产推广线,形成合力。也希望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和专业媒体能加大对这方面的报道,支持科技主题出版的发展。”郝振省说道。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2022 Brain Awareness Week 破解大脑认知密码,深度探索中枢神经的奥秘 MDPI 科研论坛
Animals——饲料添加剂在非反刍动物营养、代谢和肠道微生物中的作用 MDPI 特刊征稿
IJERPH 植树节特别推荐: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当我们诗意的栖居在这个绿色时代 MDPI 编辑荐读
MDPI 干货分享 超细致英文学术论文写作攻略——学术论文撰写方法与Tips (四),请查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