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内容100字科技内容简短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5-23
国务院常务会议7月20日通过“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国务院常务会议7月20日通过“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专项规划。这是对我国未来5年科技创新的系统谋划和前瞻布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对于提升国家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发展新经济,促进经济迈向中高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22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政策吹风会,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创新发展司司长许倞介绍中国创新成就与未来五年部署,回答记者提问,具体解读了相关政策举措。
党的以来,以习同志为总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全局位置。“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决胜阶段,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在国家科技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7月20日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将按会议精神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向社会发布。这个规划是国务院确定的22个国家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细化落实。规划确立了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科技内容简短、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的总目标。它提出了12项指标,包括国家创新能力要从现在的18名提升到第15名。第15名是什么概念?就是进入全球公认的创新型国家行列,我们现在还不是,我们现在在第18名。科技进步贡献率从现在的55%提高到60%,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现在的15.6%提高到20%,这是衡量一个国家产业是不是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一个重要指标。规划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从创新主体、创新基地、创新空间、创新网络、创新治理、创新环境六个方面提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要求。而且从构建国家发展的先发优势、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拓展创新发展新空间、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加强科普工作等六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部署。
我国科技发展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为支撑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增添经济发展新动能发挥了巨大作用。2015年全社会的研发投入约14000亿,占GDP的比重是2.10%,其中企业投入占77%。本国人发明专利授权量上升到了第二位。在基础前沿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大批有国际影响的重大成就,比如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科技内容100字、超级计算。尤其是超级计算,我们有一个新的全球排名第一的超级计算机--太湖神威,在以前的天河2号六连冠以后,再次位居世界第一,而且这个计算机全部采用的国产CPU。此外,还有载人深潜、量子通讯、铁基超导、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等一系列重大基础性前沿成就,建成了上海同步辐射光源、贵州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高端制造业突破了集成电路高端制造装备、高端控制设备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最难能可贵的是,我们在科技发展实践中培养、锻炼了一批攻坚克难的国际级的科技人才队伍,成长起来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优秀企业家。现在我们有很多创新型企业在国际上开始崭露头角。在我们国家重大专项和重大科技工程的带动下,高速铁路、特高压输变电、高难度油气田的技术逐渐成熟,而且已经开始向国外出口。国家科技体制这两年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向全面纵深推进,一些制约科技和经济结合、制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制约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体制机制弊端开始得到革除。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特别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各类众创空间现在有2千多个,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年轻创业者,全社会的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我国创新指数在全球排名第18位,是全球唯一一个多年来持续上升的国家。我们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与丰富完备的产业体系、巨大的市场规模和移动互联时代创新效率提升相结合,形成了特有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创新的依存度越来越高。
我们也要看到,科技创新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原始创新能力还需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扭转,领军人才和高科技人才还比较缺乏,产学研用通道还不顺畅,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十三五”期间继续努力加以解决科技内容简短。
二是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把重大科技项目、国家实验室、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作为规划的重点,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包括“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网络强国、海洋强国战略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习总提出的一个重大论断。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始终贯彻这一思想,力争编制一个高起点的规划。重点把握四个方面:
一是远近结合。一方面,大力推进先进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加快构建十大产业技术体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面向国家长远战略需求,布局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我们称做6+9。这都是一些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项目,比如量子通信、天地一体化信息系统、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智能制造与机器人、脑科学等,既是我们国家战略需要,也是国际科学发展前沿热点。这些面向2030的重大项目,与已经部署实施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共同形成梯次接续的重大任务研发布局。
二是软硬兼施。一方面,强调大力发展基础研究,特别是加强自由探索的研究和学科体系建设。另一方面,要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加强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设施建设,打造科技创新的战略力量,大力提升科技创新基础能力。
三是双轮驱动。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既强调创新驱动发展,也强调改革驱动创新。我们力争在关系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领域加强部署,同时也围绕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企业主体地位、高效研发体系、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机制体系等方面进行部署,力争在制约科技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上有新的突破。
四是内外贯通。我们强调在关键核心技术上自主可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又强调坚持以全球视野来谋划创新,积极主动地融入布局全球网络,积极主动参与全球创新治理,促进国内国外创新资源的双向流动,全方位提高我们国家科技创新的国际化水平科技内容100字。
“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对科技金融有专门一章进行部署。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要提高研发能力,增强技术开发能力,也十分需要金融支持。比如开展投贷联动试点;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科技部和财政部已经共同启动该项工作,同时吸引优秀创业投资管理团队联合设立子基金;发展支持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当前我们的中小企业融资贵也是一个问题,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因为融资渠道主要是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渠道少,所以成本高。要让科技型创新企业通过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来获得资金支持。
第一个特点是“三跑”并存。我们组织了8000多位科学家对我国技术发展状况进行了一次评估,在13个重要技术领域的1350项技术中,有17%我们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有31%是并行水平,有52%是跟踪的。由原来的全面跟踪到现在“三跑”并存,这是个巨大转变。现在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是14000亿,大概相当于2000多亿美金,美国是4000多亿美金,2015年我们用的钱是美国的一半;而从累计投入来看,过去十年我们用的钱只有美国的1/6。我们的科研绩效国际上也是充分肯定的。
第二个特点是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说明我们的创新自信增强了。我国研发投入在全球的占比,2000年时只有1.7%,到了2014年科技内容简短,我们占了14.4%。国际合作论文占我们国家发表论文的25%,我们的国际科技合作水平提升很快。很多创新型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还有一些企业在美国的大学设立研究项目,在美国的大学开设自己那个企业的课,比如中车在美国一个州立大学开了“高铁概论”课。我们科技创新能力的进步深刻改变了全球创新版图,也正在深刻改变全球产业分工和经济格局。
第三个特点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与我国巨大的市场规模、完备的产业体系相结合,形成了我国特殊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我们企业的研发投入一直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70%,这表明我们企业获利的途径发生了变化,原来靠低成本劳动力、投入资源获利,现在靠研发、靠科技来赚钱,也表明我们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途径发生了变化,打开了我们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的通道。
通过科技创新,我们提升了引领能力,也增加了有效需求,推动我国经济结构向高级化演进,比如我们的高速铁路、4G、核能、水电装备、特高压输变电、高难度油气田、长距离的燃气运输技术,这些技术和产品在经历了国内市场考验后都具备了国际竞争力,开始走向国际市场。企业的装备制造能力都提升得很快,涌现出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基础研究是科技规划的一个重点,也是我们国家科技发展的薄弱环节。这次科技创新大会上,习总特别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提高独创独有能力。李克强总理也要求加强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我们国家科技发展的短板。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不一样,需要长期积累,需要人才,需要学科建设,需要持续努力。本身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历程不长,建国之初走的是非对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需求导向,什么需求最紧迫就发展什么。随着我们的国力不断增强,我们开始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发展基础研究。
第一,我国基础研究的问题,一方面是底子比较薄弱,另一方面,基础研究的研发投入比重一直比较低。我国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长期保持在5%左右,与国外10%以上的水平相差甚远。尤其是企业基础研究投入比较少,而国外的大企业,很多在基础研究方面投入巨大。当然,现在我们发现,中国的很多创新型企业也开始搞基础研究了。在领跑阶段的时候,需要自行判断方向,否则就要增加探索的成本,这时基础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第二,在长期持续的积累下,很多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有大幅提高,但是距离核心关键技术完全不用进口,还有较大差距。一方面,在国际产业分工全球化布局的今天,即使是美国、欧洲,产业发展也不能百分之百依赖本国生产,都是全球化生产的。我们国家目前也一样,我们进口了很多高技术,同时也出口了很多高技术。另一方面,产业发展重在集成创新。我们进口高端产品比较多的原因,不是我们做不出来单项产品,而是我们的系统能力达不到。下一步,我们关键是要提升产业创新系统能力,不局限于突破单项技术和单项产品,我们要的追赶是一种全方位能力的追赶,而不光是一项技术或一件产品的追赶。
2006年部署的16个重大专项涉及到电子信息、先进制造、能源环境、生物健康和太空开发等领域。我们新部署的15个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也大致是在这些领域。重大专项到2020年就结束了,这些领域的研发还存在一个延续的问题。15个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是面向2030年的,在论证过程中我们有一个指导思想科技内容100字,就是这两类项目要形成远近结合、梯次接续的格局,比如在电子信息领域,我们有3个重大专项,第一个是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第二是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第三是新一代无限宽带移动通信。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中部署了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这和传统的信息技术是不一样的,非常前沿;我们部署了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和天地一体化信息系统,还有大数据,比较一下内容就可以看出部署非常超前。
在先进制造领域有两个重大专项,一个是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技术,第二个是大飞机,这个成就有目共睹,产品已经应用和列装。同样在这个领域,我们将新部署三个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第一个是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第二个是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第三个是重点新材料。
在能源环境领域,过去部署了大型油气田、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科技内容100字,还有水体污染治理几个重大专项。现在将部署智能电网、煤炭清洁利用、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等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这些项目不是狗熊掰棒子,弄完就完了,而是远近结合,梯次接续,原有的研发成果一定会在以后的研发项目中起到极大的基础性作用。
重大专项的研发成果极大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求,是非常值得的,而且效率也是非常高的。在具体组织的过程中一些具体项目可能存在研发分散的问题,现在按照国家科技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要求,我们正在对16个重大专项进行聚焦,就是聚焦目标,集中力量研发重大技术、重大产品,形成重大能力,把目标和资源聚焦到这上面来,以此来提高我们的研发效率。
正在进行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将来我们实施的15个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也要通过统一的科技计划管理平台进行全链条设计,一体化部署。这些项目都是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到应用推广的创新链上下游统筹来部署。过去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项目是分开部署的,中间不搭界,现在搭界了,资金、人力都统筹起来使用了,能够保证创新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从制度设计上来保证我们的资源能够配置到最好的位置,这样才能从整体上、从根本上提高研发效率,从制度上解决分散、封闭、互不通气的问题,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关于国家实验室,总多次讲过,要在重大的创新领域组建一批体量更大、学科交叉融合、综合集成的国家实验室,这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重大决策。从世界范围来看,国家实验室已经成为主要发达国家抢占科技,乃至经济和制高点的重要载体。按照总的要求和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现在正在组织力量对国家实验室进行研究、设计和论证,主要是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瞄准国际科技前沿。我们现在是要明确其功能定位和治理架构,把国家实验室建成一个平台型、引领型、突破型、一体化的综合性大型研究基地。在设计完成以后,再选择一些重大领域进行布局,现在还处于研究、设计和论证阶段。
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科技项目计划管理改革,这个改革涉及到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技术研究,计划管理改革主要的架构是一个平台、三根支柱。一个平台是部际联席会议的平台,我们国家涉及到科技工作的一些部委,都在这个平台上,共同来谋划我们的研发计划。三根支柱是专业机构,过去是政府管项目,以后政府不具体管项目,专业机构管项目。第二个是我们有一个监督机制,保证在研发的过程中随时随地的从设计到最后实施都有一套监督体系。第三个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就是成立了咨评委,由我们国家最有名的专家组成,在这个层面上讨论、审议我们项目的布局是否合理,是否是我们国家需要的,是否符合国际科技发展的方向,体制上是这样解决问题。
从原始创新到技术创新,到产业化的通道,我们是全链条设计,一个研发计划凝练以后,一定要有在最上游的基础研究,中游的技术创新,下游的技术推广和产业化,形成全链条在一个研发计划中,过去都分割在不同的研发计划中,比如农业有一个降耗减施,降低肥料和农药,上游的基础研究到中游的技术推广,到下游的产业化,这么一整套都设计在一个项目中。把搞基础研究最强的人、搞成果转化最强的人和企业都集中在这一个项目计划中,这样的话哪一个项目完不成都会影响到整个研发计划的进展,在一个项目中就把它打通了。
众创空间和大众创业数量发展很快,要和中国人相比,和中国科技人员相比,和每年700多万大学毕业生相比,我觉得不算多。我们有很多毕业的学生,很多的年轻人有创新创业的热情,现在只有2300多个众创空间,当然地方也有一些众创空间,我们的众创空间是从哪里来的?废弃的厂房,还有卖不掉的房地产,还有一些好的地方,宾馆没有人住了,地方政府补贴,把宾馆拿出来开众创空间,吸引大学生创业。我们通过政府投入的方式来降低社会创业的成本科技内容简短,他要付水电费、房租费的比例就低了,通过这个方面来激发年轻人的创业热情。
现在众创空间基本是综合性的,搞这个行当和搞那个行当的都可以来,我们现在是依靠大院大所,大的企业,让他来参与建设众创空间,把他的科研人员作为导师引到众创空间去。专业化的众创空间对于形成实体经济将来有非常大的好处,比如宁波材料所、西安光机所,都是依靠大院大所来发展众创空间,这样将来使他的众创的成果很快转化为实体经济,方向就是发展专业化的众创空间,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
先发优势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基础研究要超前,第二是重点领域要有大的技术突破。有了技术优势,才有先发优势,才能抢占价值链的中高端科技内容100字。有这两个方面的突破,再加上创新基础能力,就是国家实验室科技内容100字、大科学装置等方面,才能支撑我们的先发优势。
在深空方面,我们国家有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航天“三步走”的目标是要建立空间站,在此基础上,“十三五”期间我们还在考虑启动火星探测的问题。此外在这次重大项目中,我们还在考虑空间开发利用全方面的问题,如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等,我们都有一个系统的考虑。要继续实施现有的探月工程,还要部署启动首次火星探测,推进深空探测。在深海方面,要启动深海空间站建设,加强深海探测、深海装备的关键技术研发。
在深海方面,大家对“蛟龙号”都比较了解。这次“十二五”成就展上,展出了一系列的海洋装备、海洋钻井平台,大家可以看到我国海洋领域已经有了快速的发展。下一步,在深海资源勘探、国家海洋权益维护方面,我们还有大量的关键技术需要予以重点突破。其中,一个重点部署的任务就是深海空间站,要用深海空间站这样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来集成提升我国深海技术和装备的系统开发与研究。除此之外,海洋重点装备研制、深海装备开发、深海传感网络开发也是我们要加强研究的重点。
在深地方面,要加强地球深部探测、城市空间安全利用、深部矿产勘探等方面。不光是地球深部的矿物资源、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也包括在城市空间安全利用、减灾防灾等方面内容。我们对地质的了解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浅层一点关乎到城市开发中地下管网、基础设施建设,深层关乎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和能源开发利用,所以这项工作对于国家资源开发、城镇化建设都非常重要。
在深蓝方面,指的是网络空间、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高技术。现在我们的超级计算机在国际上已经领先,但是现代网络空间的信息安全与维护问题,也是当前网络时代大家关心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这次15个重大项目部署的重要内容。虚拟空间的安全对于国家权益十分重要。要继续部署超级计算机,形成能力,还要启动量子计算机研发。当然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