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技创新的名言十大科技创新创意科研的名言名句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5-26
2020年是魔幻的一年,往年的大新闻如果放到今年,好像都不算上大事了!而对于2021届高三党们来说,这些“大事”都是现成的热点素材
2020年是魔幻的一年,往年的大新闻如果放到今年,好像都不算上大事了!而对于2021届高三党们来说,这些“大事”都是现成的热点素材。
下面小一给同学们盘点2020年10件热点大事,并推荐相关时评文章。看完它们,你将收获10个热点作文素材,积累一类文写作方法哦科研的名言名句!
2020年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308个项目(人选)揭晓科研的名言名句,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备受瞩目:一位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另一位是“凭黄牛风格,具精神”的国际著名大气科学家曾庆存。迄今已有33名科学家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们的感人事迹被广为传颂,他们以亲身行动阐释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核心内涵。经过多年发展,科技奖励已经成为我国人才政策、科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的名言名句,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乃至全民族奋斗不息、创新不止,取得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
@新华网潜心钻研、默默奉献的科技工作者越多,民族复兴的后劲越强。给他们更多褒奖,将会凝聚起更大的创新力量。
@人民日报评论实践证明,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只有以改革激活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才能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人民网科技奖励制度的不断完善,将为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新型制浆技术实现砍更少的树造更多的纸,精准测控养殖让虾肥鱼美,创新成矿理论开辟找铜新天地……2020年1月10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落下帷幕,各地掀起了弘扬科学精神、讲好科学家故事的热潮。人们对获奖科技工作者的致敬、国家对科学家的褒扬,成为中华民族追求科技创新的生动注解。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时至今日,已有33名科学家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们始终保持矢志不渝、赶超先进的报国情怀,始终坚守心无旁骛、严谨务实的科研品格,始终砥砺迎难而上关于科技创新的名言、协同攻关的学术信念,不仅推动了中国科研事业的长足进步,也在人们心中竖起矢志奉献的灯塔。
令人欣喜的是,得益于发达的人才根系、良好的成长沃土,我国科技事业青蓝相继、人才辈出。从这次的获奖名单中可以看出,青年人才已成为我国基础研究领域的生力军。与基础研究高度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奖,2019年度获奖成果完平均年龄44.6岁,比2018年下降了2岁;最年轻的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5岁。青年人最具创新潜能,他们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激发青年科技工作者胸怀报国富民之志,传承老一辈科学家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攻坚精神,中国科技创新就能不断筑牢强国之基。
近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步伐加快,人才评价、科技成果转化、科研诚信、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政策不断出台,让各类创新主体迸发强劲活力。2019年,从嫦娥四号登陆月背到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入冲刺期到5G商用加速推出,科技体制的锐意改革与科技人员的奋发进取交相辉映,结出丰硕成果,书写了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新篇章。实践证明,只有以改革激活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才能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科技竞赛如同马拉松,却又需要短道速滑的拼劲。当下,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科技发展的先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高质量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推动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需要以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为榜样,洞察变革于端倪,把握先机于初始,引领方向于“无人区”,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科技创新大潮澎湃,千帆竞发勇进者胜。激发科技创新的力量,不仅仅是科技界的事,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营造全社会崇尚知识、热爱科学、尊重人才的氛围,让当科学家成为无数中国孩子的梦想关于科技创新的名言,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必然群英荟萃,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必然群星闪耀。
文章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阐述,说理有力。特别是比喻论证,效果明显,如“科技竞赛如同马拉松,却又需要短道速滑的拼劲”等,寓深刻的道理于生动的形象之中,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
文章先引述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引发各地掀起弘扬科学精神、讲好科学家故事热潮的社会现象,接着进行议论十大科技创新创意,论证我国科技事业青蓝相继、人才辈出,然后联系当今社会实际,展现我国近年来科技创新的丰硕成果,最后总结全文,得出结论——要激发科技创新的力量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引议联结,思路清晰科研的名言名句,结构严谨。
2020年3月10日,随着最后一批49名患者从洪山体育馆走出,运行了35天的武汉市首个方舱医院——武昌方舱医院正式休舱。至此,武汉16家方舱医院患者清零,全部休舱。武昌方舱医院累计收治患者1124人,出舱833人,转院291人,实现了病人零病亡、零回头、医护零感染。
作为非常时期的关键举措,设立方舱医院为无数病患托举起生命方舟。面对病患收治“堰塞湖”压力,从2月3日起,在中央赴湖北指导组的推动下,武汉及全国各方救援力量连夜行动,将武汉市的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改造成方舱医院,集中收治确诊轻症病人,武汉16家方舱医院共治愈1.2万余名轻症患者。方舱医院创造了中国经验,这一段历史将被写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史册上。
方舱医院,见证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温度。为应对疫情暴发之初大量患者需要床位救治的难题,方舱医院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防控与医疗领域的一大创举。每临大事,中国人总是能够在关键时刻最有智慧,也最有力量和温度。从上海市政总院44位工作人员彻夜不休,第二天早上6点就阶段性完成长江新城方舱医院施工图的“582分钟”,到长江新城方舱医院选址、勘探、开工建设仅用了19小时来看,一组组“最快”的数字折射出的是众志成城托起生命希望的中国温度。这温度里,既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血浓于水的同胞情,更有“人民至上”、枝叶总关情的人间大爱。
2020年5月12日,“悬崖村”——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迎来历史时刻:全村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将陆续搬迁至县城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安置房人均25平方米,配备基本家具。之后,经双向选择,青壮年可自愿留在“悬崖村”参与旅游项目开发。
“悬崖村”位于悬崖之上,通向外界的“悬崖路”落差数百米,要攀爬藤梯进出,村里的娃娃们背着书包爬藤梯上下学尤为危险,让人揪心。考虑到“悬崖村”原生环境不宜居,各种设施严重不足,要在原地扶持效果可能事倍功半,于是有了全村整体易地搬迁的举措,同时在当地开发旅游项目,既带动其他产业,也为本地人提供就业机会。脱贫攻坚到了收官之年,“悬崖村”搬迁可谓攻坚克难的一个缩影。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悬崖村”村民搬家,也能给扶贫路径选择提供很多启示:对各地而言,脱贫攻坚需要因地制宜地克难攻坚。拿“悬崖村”来说,“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是其典型特点。此前就有人分析,当地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等并不适宜生存,这不仅意味着灾难多发,还意味着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正因如此,“悬崖村”长期以来都是个“穷窝”。在此背景下,易地搬迁对当地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是“必选项”。从以往实践经验看,易地搬迁对落后地区整体性脱贫确实行之有效,也期待这能给“悬崖村”的村民们带来生活质量上的巨变。
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成功发射,这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从此刻起,太空中55颗导航卫星,地面上2700多个基准站,共同织成一个大网,为全球提供精准定位服务。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GPS系统渐入佳境,但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几乎为零。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主要奠基人许其凤敏锐感觉到, GPS导航与定位,将是未来国防的重要力量,中国要有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否则等于是把国防拱手送给别人。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许其凤和其团队成功研发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的诞生,使中国成为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备自主卫星导航定位能力的国家。
核心技术是实现科技强国的密码与关键,必须立足于自己,掌握在手中。回首20载漫漫“北斗路”,尽管坎坷辛苦,但我们走得坚定踏实,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我国科技领域的“空白区”。从航天大国到航天强国,一颗颗北斗卫星是中国自主创新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见证者、开创者和建设者,北斗系统立起中国航天事业的历史性里程碑,到达航天强国梦的划时代新高度。从“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到“天眼”探空,再到“北斗”凌空,硬核科技的实力光芒不断照亮中国时代新颜。我们要以北斗系统为新起点,肩负科技强国的新期待、新使命,向着新目标、新征程追“星”。
2020年7月,因历史科目成绩为B+,无缘清华、北大、复旦等众多名校的江苏省文科状元白湘菱引起众人关注。8月2日,白湘菱最终决定接受香港大学的邀请,申请去香港大学读书。
与其他省份不同,江苏省的高考成绩计入总分的只有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其他科目的成绩都是作为自选科目,使用A、B、C的等级来划分。白湘菱的语数外三科成绩达到了430分,但是她的选科成绩历史是B+,而很多985高校的要求都是自选科目的成绩等级在A或者A以上。许多网友为她感到惋惜,质疑江苏高考改革是否合理,呼吁高校破格录取白湘菱。
白湘菱的成绩确实优秀,但强调她的“状元”身份,并呼吁高校放宽标准录取则是对规则的破坏。江苏高考成绩由“语数外+自选两门水平测试”共同构成,两门自选科目虽然是以等级论,但也是高考成绩的硬性指标之一。贸然“破格录取”,是对同时参加高考的其他考生的不公平。高考改革永远都在进行时,很难“一劳永逸”。但在这其中,尊重现有规则、维护高考公平是每个人都要坚守的底线。
虽同样存在学业水平不均衡的问题,但白湘菱与钱锺书的经历之间并无可比性。1929年钱锺书投考清华,当时传统科举制度废除时日不长,知识分子刚刚从陈旧腐朽的八股取士中解放出来。此前一千余年,中国传统教育内容以文科为主,虽洋务运动时期开明之士提出“于文武正科之外,特设专科以考西学”主张,近代自然科学人才依然凤毛麟角,且社会文化水平整体不高,加之社会动荡,高等学府欲招揽人才十大科技创新创意,必须采用一定非常规手段。
今天则不然。一方面,随着义务教育普及和大学扩招,国民文化素质有了显著提升,2020年全国高考报考人数超过一千万,如此庞大的基数,给了高校录取人才充足的挑选空间,破格录取偏科考生也不再是留住人才的必要手段。另一方面,近年来逐步推行的通识教育,为受教育者提供了汲取各项知识的途径,考生知识水平是否存在短板成为高考的重要考查指标之一,高校完全可在规则限定的范围内选取各方面素质过硬者。
2020年8月12日,央视新闻批评部分“大胃王”吃播浪费严重的现象,引发广泛讨论。近年来,借着短视频和直播的东风,“吃播”逐渐兴起,部分主播为了博眼球,引流量,直播内容走向极端,从分享美食变成了胡吃海塞,更由此催生了以吃为业的“大胃王”——一次性吃完100个炸鸡,一口气吃完10个披萨,一个人吃垮一家火锅店……种种惊人操作,满足了一些网友的猎奇心理,也暗暗助长着浪费的风气。
“大胃王”吃播被点名批评,正是因为不少吃播主播不惜通过假吃、催吐等方式来维持“大胃王”人设,造成大量食物浪费。事后,有直播平台回应称,将加强对美食类直播的内容审核,杜绝餐饮浪费行为,共创风清气朗的直播氛围。
不管大家有没有觉察,铺天盖地的“大胃王”暴饮暴食、猎奇吃播,正在影响大众的餐饮价值观——日益把丢弃、浪费粮食当成一种正常。结果是,餐饮浪费进一步加剧。
然而,我们真的可以“浪费”粮食了吗?2020年,联合国就受疫情影响的粮食问题发出警告称,已经有25个国家面临严重的饥饿风险,预计全世界将有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世界濒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即使身处产粮大国,我们仍然无法保证不在某个时刻需要面对类似的危机。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先进集体,优秀党员、先进基层党组织进行了表彰,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在此之前的8个多月时间里,中国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在这场斗争中,我们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医务工作者、志愿者、快递员、社区工作人员,无数平凡英雄冲在一线,在不同的岗位上用默默奉献传递希望。他们生动诠释着,英雄不在远处,就在身边,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学习英雄,争做英雄。
我们要致敬每一位战“疫”者。有外国网民感慨,面对空前的疫情,水不停、电不停、供暖不停、通信不停、物资供应不断、社会秩序不乱,中国做到了!把“不可能”变成“一定能”,背后正是一大批“战士”的不惧风雨、坚守奉献、顽强拼搏。这些“战士”之中,有大年初一辗转三省,最后徒步80公里赶回岗位的医院;有瞒着父母奔赴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的90后项目工程师;有坚守一线的党员干部、穿街走巷的快递员、一呼百应的志愿者……面对疫情,无数普通人挺身而出,用平凡星火点亮人间大爱。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奉献;不计个人得失,只为守护生命健康。每位战“疫”者,都是英雄!
2020年10月8日,中国同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签署协议,正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以下简称“实施计划”)。这是中国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履行自身承诺推动疫苗成为全球公品的一个重要举措。
作为抵御新冠病毒侵袭的有力盾牌,新冠病毒疫苗研发难度大、风险高、资金投入多。全球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能否有平等机会获取适合、安全和有效的疫苗,是决定抗疫成败的关键一环。中国加入“实施计划”,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以实际行动促进疫苗公平分配,确保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同时带动更多有能力的国家加入并支持“实施计划”,进一步凝聚起全球抗疫合力。
全球化疫情,亟待共同体的创建。从“一带一路”“16+1合作”“澜湄合作”,到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提前完成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再到支持全球合作抗疫、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一个个倡议、一次次实践十大科技创新创意、一份份经验,是中国承担大国责任、增进人类福祉,始终不渝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生动诠释。疫情是人类共同的敌人,没有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踏歌新时代,创造新未来。世界各国唯有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决本国优先、以邻为壑等逆潮流而动的错误行径,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团结抗疫,携手共克时艰,方能克服危机、战胜困难、迎来美好。
2020年11月4日,第三届进博会在上海以线下方式如期举行。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处于“失控”状态的背景下,绝大多数大型国际展会取消,跨国企业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影响,海外经济与贸易活动面临停滞,而中国第三届进博会却如约而至。这不仅是为各国经济发展与商品的正常流动提供市场,也是为各国持续抗疫提供经济支撑,在这种特殊背景下举办的第三届进博会,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全球“公共品”的属性。
事实胜于雄辩,第三届进博会的成功举办再次说明,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谁都挡不住中国建设开放新高地的决心。
“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这几年,逆全球化的浪潮一浪接一浪,对中国开放决心持有怀疑的声音也此起彼伏,这都是不客观的。第三届进博会如期召开,不正说明中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外贸创新发展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