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幻想儿童画科技感字体海报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12-12
编者按: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编者按: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值此第六个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认识北京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位优秀青年工程师,他们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在自己的岗位上攻坚克难,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在此,我们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水电人致以崇高敬意!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李伟,中员,北京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会员代表。授权专利17项,发表论文8篇,参与编写完成专著3部,撰写的《智慧电厂设备缺陷分析模型开发探索与创新》获第九届全国电力企业管理创新论文大赛二等奖;获三峡集团《2020年度科技创新成果奖励》8项;获三峡集团《第三届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2019年度科技创新成果奖励》2项;获2018年三峡电厂防汛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1年他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投身水电事业,成为一名大山里的水电人,用青春守护着大国重器。2015年,长江突发东方之星游船倾覆悲剧,他主动请缨加入到施救团队,经过先后多轮紧张有序的运行方式调整和紧急停机,将出库流量由17200m3/s降至7000m3/s,为人民生命财产抢救创造了有利条件,取得了重大社会效益。
2019年春节,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他积极响应停休返岗号召,主动舍小家为大家,连续驻守电厂两个半月,克服了家庭身在疫区和半数人员因疫情无法返岗的困难,完成了抗疫保电任务,获得了上级单位的大力表扬。
2021年,他放弃了自己熟悉且安稳的工作,投身到崭新且充满挑战的科研一线。他主动担任三峡集团重点研发项目《并网友好型风光储场站群智慧联合调控运维关键技术研究》联系人,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等种种困难,历时8个月研发完成了三峡乌兰察布源网荷储智慧联合集控系统,他连续深入室外气温低至-30℃的内蒙古边陲风光储场站累积5个多月,完成了7类关键性创新设备的现场部署及调试,有力支撑了三峡乌兰察布新一代电网友好绿色电站成为国内外首个实现可测、可调、可控、可支撑的百万千瓦级风光储场站群;同时他担任“高温差恶劣环境新能源场站输变电设备绝缘状态高可靠感知与故障诊断预测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完成了35kV开关柜、35kV集电电缆3类绝缘状态高可靠感知系统研发及现场部署,提升了恶劣环境下新能源场站输变电设备可靠性;以上科研成果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三峡解决方案。
2021年,他主要参与申报的“并网友好型风光储场站群智慧集控与运维系统”已获批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参与申报的国重3.3《规模化储能系统集群智能协同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已获批。李伟爱岗敬业,作风正派,刻苦钻研,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守望初心,用青春年华服务科技强国战略。
杨晓蕾长期从事水利工程设计、智慧水务设计工作。先后参与了近百个工程的设计工作,担任设总的有近30项,其中包括南水北调、冬奥会延庆赛区A部分场馆配套基础设施-造雪引水工程等国家和北京市重大工程。参与的项目获得全国及省部级奖项十余项,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4篇,取得专利4项。杨晓蕾获得局级优秀党员2次,院级优秀党员4次,设计院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1次,事业单位考核优秀5次,院优秀设计总负责人3次,院优秀青年工程师9次。
延庆赛区A部分场馆配套基础设施-造雪引水工程项目启动晚,工作周期极其紧张。项目与赛区内诸多基础设施在十分有限的空间、时间内统筹协调,工程设计、配合难度极大。杨晓蕾勇挑重任,不辱使命,一边与院内各专业积极沟通,确保设计进度及设计质量,一边与业主单位、其他国内外设计团队、施工单位及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协调配合,确保整个延庆赛区项目建设协调推进。“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正是杨晓蕾传递给设计组这种争分夺秒、不待明日的精神,确保了在设计周期极其紧张的条件下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2019年3月,杨晓蕾及项目团队进驻冬奥施工现场,是延庆赛区核心区工程第一批进行现场设代服务的勘察设计团队。“推枕凌晨起,添衣奈冷何。新霜浮瓦薄,缺月挂檐多。”紧张的工程建设期间,每个周六的清晨六点,当大部分人刚结束一周的辛劳,在温暖的家里享受周末的安逸时,杨晓蕾都要踏上去往延庆的路,开始繁忙的一天。上午赶到延庆大城堡,参加业主组织的协调会,解答业主、监理及施工单位提出的问题。下午又到工地现场,了解工程施工进度,解决现场施工人员的疑惑。每次回到单位,天已经黑了下来。在他及项目组的辛苦努力下,塘坝蓄满一潭碧水,泵站扬起两条巨龙。
在工作中,杨晓蕾积极采用新技术、新理念。在南水北调工程中,他对输水系统过渡过程进行严密分析论证,优化了输水系统设备布置,在保证输水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上节省了投资。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水资源保障工程中他大胆创新采用新型先进的堆石混凝土筑坝技术,使得投资节省的同时工期也大大缩短;在设计中考虑对融雪水及天然降水进行收集循环利用,降低了能耗,践行了绿色办奥理念。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段亚飞,中员,现中国大坝工程学会过鱼设施专委会委员、北京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理事、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监测技术研讨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环境与取排水工程水力学技术研究。曾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内的多个科研课题,以及20余项国家重大核电、水电、光伏、国际项目的涉水工程技术咨询服务项目;授权发明专利7项,发表SCI、EI及核心论文20余篇,编写软件4项科技感字体海报、标准2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科普三等奖1项、北京水力发电工程学会青年学术演讲比赛一等奖,第十六届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奖,并入选中国水科院“五大人才”计划创新团队。
我国是核电大国,冷源安全是核电的生命线。由于我国核电全部为采用直流冷却的滨海核电,取排水量大,安全取水和温排水对其安全运行和生态友好发展极其关键。段亚飞围绕核电取排水问题,系统开展工程技术研究,并亲身前往多座滨海核电现场开展原位监测,为我国核电涉水工程的合理设计、科学布局、环境影响监测与评估提供了重要支撑。
段亚飞参与研发了“水陆空天”一体化温排水监测技术、多过程海温冰情动态预报技术,并基于此主持完成了海南昌江、山东海阳、辽宁红沿河、江苏田湾、广西防城港等五座滨海核电工程的温排水原观和模拟研究,被同行评价为“方法体系先进,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了示范”,为热环境容量评价和生态型水工布置奠定基础,已收录于《冷却水工程水力科技感字体海报、热力模拟技术规程》,有力支撑了包括我国首座CAP1400大型先进压水堆示范电站、首座核乏燃料后处理厂在内的众多大型火电、核电工程的取排水专题研究,为保障我国近海生态安全和电力能源安全做出重要贡献。其研发的“气象变化和温排水协同影响下电厂取水明渠水温时空演变规律及实时预报技术”,提升了明渠水温、冰情的预报水平,在海南、山东等火/核电厂的运行管理和工程设计应用中,降低了电厂的运行成本,确保取水安全,体现了重要的工程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研究成果获得业界良好反响,并为我国首个大型先进压水堆CAP1400示范工程石岛湾核电厂的取水防冰设计提供了科技支撑。其还共同主持了国家重大战略工程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我国首个乏燃料后处理厂选址论证、中国滨海后处理厂含氚废水排放海域稀释扩散规律研究等研究工作;参与应对海生物或异物影响滨海核电取水安全的重大突发事件的科研工作,支撑了核电冷源安全工作,得到有关部门和业内专家认可。
铸造国之重器,需要勇于攻坚克难、本领扎实过硬的工程师来支撑。段亚飞在自身坚持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围绕企业核心需求开展科技攻关积累经验的基础上,面向生产一线,注重提出实用可行的技术解决工程面临的急迫问题。段亚飞,敬业奉献,敢于攻坚,勇于创新,为保障国家核安全和近海生态安全做出了贡献。
张立,现任中电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雄安电建智汇城项目技术负责人,中电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内训师。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和科技创新工作。授权专利7项,获省部级奖10余项,发表论文10余篇科技感字体海报,参与课题研究19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科学幻想儿童画。科技创新工作一直是基层生产单位的薄弱环节,张立同志扎根基层岗位工作8年,从试验员到技术负责人,努力贯彻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理念,做基层科技创新工作无怨无悔的坚守者。
躬身入局率先垂范,基层科技创新工作,要从小事做起。张立同志深入基层细微工作中积极发掘科技创新亮点。2017年,在三亚天涯度假村升级改造项目上,他组织团队研发了曲面抹灰靠尺等专利技术,成功解决外墙曲面造型抹灰施工难题,确保工程的八百余根斜柱造型效果美观一致;项目施工遇到重难点,屋面无边际泳池密布七千条光纤彩灯,他钻研专项方案和施工细节,研发定制混凝土浇筑平台,同时连续通宵现场指挥浇筑作业,实现保护层浇筑 “光纤零损坏”目标,使设计的灯光效果得到完美呈现,为项目创国家优质工程奖打下了良好基础科技感字体海报。2019年,他在深圳黄贝中学项目研发的自动化智能降尘雾炮机,率先将智能化自动化技术与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工作相结合,在满足环保降尘要求的同时节省资源投入。2020年~2021年间,他带领的团队在杭州安置房项目研发的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结构科学幻想儿童画,操作便捷,循环使用,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成本;研究的外墙围护结构造型混凝土一次浇筑技术,通过阻断竖向荷载传递,解决外立面二次结构造型构造柱与主体结构一次浇筑难题,在公司内推广产生了较大经济效益。
基层科技创新工作要从团队抓起,张立同志发掘团队成员的优点,努力提高基层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注重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积极带领团队参与到创优评先工作中,完成公司科研立项18项,参与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科研立项1项;授权专利7项;获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群众创新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海南省优秀QC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公司群从创新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获公司施工工法2项等。担任三亚天涯度假村升级改造项目技术负责人期间,通过前期精细的策划,运用科技创新手段攻坚克难科技感字体海报、奋勇创新、提质增效,使工程一次成优,成功获评“2018~2019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中国电建优质工程奖”、“海南省优质结构奖”等奖项。提高了科技创新团队成员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张立同志立足岗位,率先垂范,攻坚克难,创新创效,通过基层科技创新工作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发展,为公司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做出了应有贡献。荣获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度“质量管理先进个人”、2019年度“青年岗位能手”和北京水力发电工程学会2022年度“优秀青年工程师”称号。
姜昊同志现就职于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国际业务部,理学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九三学社成员。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期间从事语言学及对外交流方面的研究工作;硕士、博士毕业于学生命科学学院,获得理学博士学位,期间主要从事非经典生物控制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博士后工作在三峡集团和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开展,主要从事栖息地保护与修复方面的研究工作。
姜昊同志充分发挥其多学科融合的学科背景及多个工作岗位轮岗的工作优势,从多角度出发综合考虑问题,提出系统性解决思路,为其取得良好的工作成绩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他利用在多部门的交叉工作经验,充分融合管理需求和行业技术发展需求,开展了水电环保措施监测领域的一系列研究项目,在水电环保行业率先实现了由以“建设期为重”到“建设运行并重”,从“建不建”到“好不好”的两项转变。先后完成了国内最早一批鱼道过鱼效果监测和适应性管理研究,水电站生态流量泄放评估工作,水电站重建工程环境保护全过程适应性管理研究,青藏高原典型流域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科技感字体海报,水电基地典型流域鱼类保护栖息地规划,珍稀植物整体移栽技术研发等一系列水电工程在建设、运行过程中遇到的环境保护实际难题。通过这些项目的执行,解决了制约业主单位发展的技术问题,又为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的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撑,实现多方共赢,受到各方好评。
姜昊同志注意知识创新和知识积累。近年来,他参与行业标准编制20余项,发表文章40余篇,完成译著1部,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申请国际专利1项,获批国家/省部级课题5项,获国家级奖项2次,省部级奖项6次。2021年,他带领团队获得共青团中央双碳领域最高奖励——全国青少年零碳科技大展领航项目,此外还荣获“第十届母亲河奖”,“水力发电学会科技进步奖”,“电机协会科技进步奖”,“电建集团科技进步奖”等多个奖项。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技术干部,姜昊同志锐意创新,艰苦奋斗,以实干笃定向前。他不断优化工作理念、思路、机制、方法,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开展,努力做到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务求实效。他努力提升理论水平,坚持学思贯通,知行合一,积极将理论联系实际,狠抓工作落实,完善自身综合素质。在实际工作中,姜昊同志求真务实,知难而进,锲而不舍,不辞辛苦,长期工作在项目一线,把习总倡导的时代生态文明理念写在了祖国的日月山川。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