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科技创新中国科技创新实例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5-19
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应对许多全球性挑战的有力武器
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应对许多全球性挑战的有力武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以及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前所未有的机遇,向科学技术要发展动力,以科技创新解答人类发展难题,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追求。
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中国既是倡导者,更是实践者。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以创新引领发展,已成为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用科技合作推动共赢共享,助力全球发展,体现着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
探索浩瀚宇宙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仰望星空,捷报频传,一系列重大突破让世界真切感受到中国科技创新的时代脉搏: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搭载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乌托邦平原成功着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迎来两批入驻航天员……
当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美国航天局、欧洲航天局等机构第一时间表示祝贺。
“为什么欧洲的宇航员在学习中文?”英国广播公司的这篇报道让国际社会聚焦中欧航天合作。欧洲宇航员中心训练专家斯蒂芬尼·吉斯特坦陈,学习中文“已成为欧洲宇航员的重要任务”。德国宇航员马提亚斯·毛瑞尔说,中国空间站合作项目向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开放,令他“印象深刻”。欧洲航天局航空航天工程师克里斯托弗·博纳尔认为,2021年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刷新了人类对航天、空间领域的认知,他热切期待能参与到中国的航天项目之中。
党的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科技创新已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布局E级超级计算机、“天眼”、“人造太阳”等科技基础设施和大科学装置,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成功下线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毫秒脉冲星;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消费级无人机占据一半以上的全球市场;5G移动通信技术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6G专利申请数量位居全球第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走在全球前列……
信息通信技术支撑“一带一路”沿线个国家的陆海缆及骨干网建设,建成34条跨境陆缆和6条海缆;中国高铁技术、陆上复杂常规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发电技术和超、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等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的有效对接;“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成立,推动构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科技产业“取得了‘奇迹般的进步’”,“正在引领全球产业技术创新”十大科技创新,赢得国际社会赞赏。《经济学人》杂志这样形容中国科技领域迅猛的发展势头:“从前美国那些科技公司的老板,想要看看世界最前沿的科技,只要推开门就行了,现在他们还得飞去中国一趟才算看全了。”中欧数字协会主席路易吉·甘巴尔代拉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在科技前沿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个关键的原因是得益于远瞩的国家发展战略。
从“海斗一号”“奋斗者”号下潜深海,到北斗系统、C919大飞机俯瞰大地,再到天问一号、天和核心舱飞出苍穹……今天,中国已经步入科技创新的快速轨道,一些科技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为人类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
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习总回忆起20多年前派菌草技术专家远赴南太的往事。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同志接待了来访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省长拉法纳玛。“我向他介绍了菌草技术,这位省长一听很感兴趣。我就派《山海情》里的那个林占熺去了。”
自1997年在巴新示范推广获得成功,中国菌草技术已经被推广到南太、非洲、南美洲等地区,在100多个国家落地生根,给当地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机会。在斐济,菌草技术被誉为“岛国农业的新希望”;在莱索托,因短时间就有收获,农民称菌草为“致富草”;在卢旺达,有3500多户贫困农户因为参与菌草生产,现在每户每年收入增加了1—3倍。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世界各国更加需要加强科技开放合作,通过科技创新共同探索解决重要全球性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共同应对时代挑战,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扩大科技领域开放合作,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积极参与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努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人类健康、气候变化等重要全球性问题面前,世界各国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坚持创新驱动,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度挖掘疫后经济增长新动能,才能携手实现跨越发展。
在亚洲,中国与东盟规划数字经济合作重点,将启动东盟智慧和可持续城市化方案开发等项目,将同东盟国家一起开展地学信息大数据平台建设,建立中国—东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在非洲,第一个5G独立商用网络由南非同中国合作建成,由中国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的塞内加尔国家数据中心已正式启用;在拉美,从电力网络建设到铁路升级改造,从核电站到天文合作、卫星合作,中拉合作科技含量不断提升……中国为国际科技合作不断注入强劲动力。
印度尼西亚佩利塔·哈拉潘大学国际学教授杰马杜高度评价中国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为亚太地区经济体树立了典范。“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包容十大科技创新、可持续性中国科技创新实例,并致力于同域内伙伴分享发展红利,立场和行动令人赞赏。”
科学技术具有世界性、时代性,国际科技合作是大趋势。今天,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成为独立的创新中心或独享创新成果,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协作对于应对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中国已经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参加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超过200个,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联合研究,深度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等国际大科学工程,“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计划支持8300多名外国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建设33家联合实验室,务实推进全球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等领域国际科技合作,展开药物、疫苗、检测等领域的研究……未来,中国还将主动设计和牵头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
“在科技创新领域,中国对国际合作的开放态度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典范,将有利于世界各国携手走上一条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德国柏林普鲁士协会名誉主席福尔克尔·恰普克表示。通过深度参与国际创新合作,中国在推动人类科技进步的全球行动中持续贡献智慧和力量,向世界传递出以科技创新解决重要全球性问题的决心和诚意。
今天的中国,日益深度参与全球科技创新治理,主动发起全球性创新议题,为全球科技合作提供广阔舞台,全面提高科技创新的全球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对世界科技创新贡献率大幅提高,受到国际社会普遍欢迎。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从作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到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并将“创新”放在首位,再到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国正在向创新强国的目标稳步推进。
9月2日,习主席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指出:“我们将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经历两个多月紧锣密鼓的筹备中国科技创新实例,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从蓝图变为现实。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揭牌开市,81家首批上市企业集体亮相,首日成交金额接近100亿元人民币,10只新股平均涨幅接近200%。
——今年9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在创新领域的全球排名已经从2013年的第三十五位上升至第十二位,是排名最高的中等收入经济体。报告指出,这是中国自2013年起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连续第九年稳步上升,表现出中国强劲的创新力度。
——今年11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年度《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在专利、商标、工业品外观设计等方面知识产权申请量均居世界首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专利活动最活跃的国家。
——中国研发人员总量连续8年稳居世界首位。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达2.44万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4%,基础研究占研发投入比重首次超过6%。
解读数据背后的发展密码,越来越完善的科技创新机制体制是众多国际人士的共同回答。无论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还是建立相关的政策制度体系,都是为了保护和激励创新,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充分激发创新潜能和市场活力。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表示,中国人不仅善于获得专利,而且善于将专利应用到市场上以改善人们的生活,为人们带来便利。巴西《圣保罗州报》指出,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将有利于支持科技创新,推动市场投资新技术。
今年11月,国际顶尖数学物理学家、量子群理论创始人之一尼古拉·莱舍提金入职清华大学。谈到为何来华任教,他表示多年前曾到访三亚国际数学论坛,对其规模、建设速度以及各方倾注的热情印象深刻。在中国,他已经结识了不少量子场论等领域一流学者,期待在这里与同行一道,为培养下一代领军数学家贡献力量。
中国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支持在中国境内设立国际科技组织、外籍科学家在中国科技学术组织任职,把更多国外贤才“请进来”;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国内创新主体通过设立海外研发中心等方式“走出去”,在全球科技变革潮流中搏击风浪。积极“筑巢”“搭台”,推动建设国际创新资源开放合作平台中国科技创新实例、面向全球的技术转移服务中介等,利用科技打造文明交流互鉴之桥。
科学无国界,创新无止境。面向未来,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科技创新实例,让科技更好增进人类福祉,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