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业现状顺网科技网吧在哪里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10-11
1965年生,在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
1965年生,在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曾荣获1999年澳大利亚国家天文台博士研究生奖学金、2000年度中国天文学会纪念成中杰奖顺网科技网吧在哪里、200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论文奖一等奖、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奖项和荣誉。在中国、澳大利亚、英国三国五方参加的“乌鲁木齐天文站18厘米脉冲星脉冲到达时间的观测研究”国际合作研究任务的过程中,获得了有显示度的科研成果。
在执行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任务中,她作为VLBI测控分系统乌鲁木齐测站总指挥,组织领导天文站南山观测基地进行了长达3年的演练准备工作,参加了欧洲SMART-1环月卫星观测等一系列演练。
她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创新,在人才培养方面为天文站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优秀教师。
王娜还担任中国科学院射电天文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自治区天文学会理事长、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是政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九届顺网科技网吧在哪里、第十届委员会委员。
1958年生,于1984年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获硕士学位。200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担任“973”项目“极端微生物及其功能利用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现任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海淀区第十四届代表。她同时担任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和国际合作工作委员会主任,并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微生物资源中心(UNESCO-MIRCEN)的组织工作,多次组织专业培训班,培训对象来自东南亚十多个国家,扩大了我国微生物学研究的影响。
东秀珠热心科学公益事业,微生物所每年一次的公众开放日活动均活跃着她的身影,她亲自指导中学生完成科研课题,还参与中学生科技活动的指导和科技竞赛的评审工作,并参与编撰过多部科普图书。
东秀珠不仅学术造诣深厚、成绩斐然,而且是微生物所合唱团和京剧团的成员,有着丰富的兴趣爱好。她为人师表,虚怀若谷,脚踏实地,热情助人,赢得相当高的口碑和声誉;家庭关系和睦,于2006年获评为科学院“五好文明家庭”。
1964年生,在法国蒙彼利埃第二大学获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新发病毒的病原学研究,在我国重要的水生甲壳类动物新发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感染机制以及来源于野生动物的新发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近5年她发表SCI文章43篇,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文章11篇。论文被他人引用191次,单篇(Science, 2005年)他引119次。她首次在多种菊头蝠体内检测到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的抗体和抗原,证明蝙蝠是SARS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首次证明SARS冠状病毒和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之间的细胞受体差异,提示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的基因多样性为病毒跨物种感染提供了可能;首次分离鉴定了罗氏沼虾诺达病毒及其卫星病毒,证明罗氏沼虾诺达病毒是罗氏沼虾幼苗肌肉白浊症的主要病原。
她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曾获得首届武汉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称号、武汉市“十行百星”和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并数次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奖奖励。
1958年生,在西安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博士学位。现为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第五研究室主任、所妇委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所领导的技术团队近30人,培养毕业硕士博士研究生10多名。
近年来,团队建立了一套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测试系统、微波毫米波薄膜电路、多芯片系统集成的工艺平台。2008年参加了中科院在北京限车期间,对奥运场馆附近交通干线上车流量与空气质量评估的外场综合测试,显示了我国的科研成果与国外同类产品比较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孙晓玮担任实验室主任以后,实验室人员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争取项目、装备建设、科研成果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工夫不负有心人,在孙晓玮的不懈努力下,她负责的项目组、实验室以及所妇委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7年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教系统妇女工作品牌;2008年全国科教文卫妇女工作先进组织;个人获得2008年全国三八红旗手。
1967年生,在中科院地化所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矿床地球化学研究,担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床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及核心期刊《矿床地质》、《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编委。
地球化学属于地质科学,作为女性,她总是能够克服野外的艰苦条件,始终站在学科前沿开展研究,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科技行业现状。
担任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以来,毕献武积极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她把为科研人员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纳入了重要职责范围,对一些能立即办的事情,从不拖拉,马上解决;一些暂时无法解决的,向群众解释清楚;对一些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协助室主任负责解决,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她曾获中国科学院首届方树泉青年科学家奖、中科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中科院刘永玲奖、全国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贵州省青年科技奖和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2007年当选为贵州省第十次党代表大会代表。
1967年生,在中科院感光化学所有机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长期致力于研究超分子体中的光物理和光化学过程的研究。设计、合成了基于柔性链、刚性链段、冠醚和氢键连接的多种给体受体超分子体系,详细研究了分子内远程光诱导电子转移和能量传递过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核心刊物Acc. Chem. Res、J. Am. Chem. Soc.等发表论文100余篇,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工作。
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6年荣获第三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提名奖,200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200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海外青年基金资助,2007年荣获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现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主持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超分子光化学研究室的工作。作为第二完,获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目前担任美国化学会Inorganic Chemistry的国际编委科技行业现状、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编委、《影像科学与光化学》编委、《科学通报》特约编辑。
1954年生。在沈阳科仪最困难的时候走上领导岗位顺网科技网吧在哪里,通过抓班子建设、抓人事体制改革,稳定了科研骨干队伍,革除了阻碍企业发展的种种弊端,迅速扭转了亏损的局面,沈阳科仪于2001年4月顺利完成整体转制(中科院京外第一家),从此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她多年来“坚持原则、清正廉洁顺网科技网吧在哪里、乐于奉献”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公司上下的高度信任,建设新厂区的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她的身上。整个建设过程中,她事必躬亲,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的综合楼,仅用8个月就竣工,比工程预算节省500多万元,并被辽宁省建筑业协会评为“优质主体结构工程”、沈阳市政府评为“2005年度沈阳十佳建设工程”,以及被沈阳、长春、哈尔滨三市建委评选的“三市观摩优质工程”。
张丽杰工作中是“铁娘子”,则生活中平易近人、朴实善良,曾无数次为员工生活排忧解难,借款、捐款更是不计其数,赢得了全公司员工的尊敬和爱戴。
1964年生,在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获理学硕士。1999年被任命为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总调度,2001年起担任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副总指挥,2006年起担任总指挥。推动建立并完善了应用系统组织管理体系和工程管理体系,组织制定了载人航天应用系统技术研制和质量控制、计划高度等工程管理规范,推进实现了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制有机结合的规范化工程管理;倡议并主持建立了应用系统工程研制调度制度,有效解决了多系统、多任务、强约束顺网科技网吧在哪里、工作关系复杂的系统研制工作协调问题,保证了工程各条战线的统一步调和计划完成;主持制定了各次飞行试验任务中应用系统的大型试验、发射场测试发射和有效载荷在轨试验的组织指挥方案。凭借对航天事业的热爱、执著的追求、坚忍的意志和聪慧的头脑,高铭立足于女性廖若晨星的航天事业。
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顺网科技网吧在哪里、全军武器装备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载人航天突出贡献者、载人航天突出贡献者等称号。
1957年生,中科院固体所凝聚态物理专业毕业。曾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先进女职工、安徽省三八红旗手。她始终以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于学习、率先垂范,正确行使权力,坚持廉洁自律。她坚持原则、坚持标准,不徇私情、清正廉洁,甘于牺牲奉献。
2004年初,崔平义无反顾地来到宁波建设新所,全身心地扑到材料所的建设工作中。在她的带领下,筹建办一班人拧成一股绳,团结一致,克服困难,致于材料所的建设。编篡了《建所纲要》,描绘了建设和发展的蓝图,为材料所的建设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科技行业现状。她十分重视创新文化建设,建成了一个“朴实、规整、安静、便捷”的现代化研究所。她还十分重视创新平台的建设,建成了宁波市乃至浙江省内比较先进的公共测试平台。她还重视职工和研究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建成了一个综合性运动场,连续举办了4届“甬江杯”乒乓球友谊赛,每一届她都能亲临现场进行动员、亲自参加比赛。
1951年生。天文仪器与技术专家,并任国际天文学会(IAU)光学红外技术分会即第九分会组委和IAU财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天文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南极天文中心副主任;1994年回国,参加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简称LAMOST项目)的立项和研制,并担任项目总工程师至今。
为解决LAMOST的关键技术难题,崔向群带领科研人员大胆创新、刻苦钻研。2008年10月,LAMOST项目建成,成为世界上最大口径的大视场望远镜,也是世界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其研制成功使我国的主动光学技术和大规模光谱观测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作为所长,崔向群带领南京天光所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所的目标努力,开拓了多个国际前沿的技术领域。她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已培养出硕士10人、博士5人;并为研究所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积极创造条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