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为科技股票趋势未来科技网站科技创新发展趋势今日趋势官网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6-04
《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日本科学技术指标》是国外权威机构在国家科学技术和工程评价指标方面较成熟的研究成果,已发布多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日本科学技术指标》是国外权威机构在国家科学技术和工程评价指标方面较成熟的研究成果,已发布多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于2020年推出第二期报告。本文介绍了美、日、中最新一期指标报告的进展情况,并从指标体系、指标选取、指标分析角度、报告关注点等方面对三份同类报告进行比较,提出完善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的建议。
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是对科学技术活动的定量化测度,是评价科技创新活动投入产出的基本依据。这些指标旨在通过指标描述并反映科技投入产出的现状,以及科技活动对社会、经济的作用和影响,已成为辅助科技决策和评价科技创新政策效果的基本工具。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都非常重视科学技术指标,其中,美国的《科学与工程指标》《日本科学技术指标》均由美国、日本的权威机构定期发布,具有很强的公信力,报告不仅服务其国内的政府决策和相关研究人员,在国际上也有广泛的影响。黄建榕,柳一超指出,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是《美国竞争法》框架下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侧重定量分析美国及世界主要经济体创新能力;另一个报告则是由美国商务部发布的《美国竞争和创新能力》报告,侧重对美国经济创新绩效、创新环境、区域创新能力、贸易政策、知识产权政策等内容进行评价[1]。国内的机构和学者中,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单位长期跟踪美国及日本指标报告进展[2-4]。尽管《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是以美国为中心视角来分析,报告也为评价世界创新格局提供了翔实的数据。陈钰、徐英华以《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2018》的研究结论为基础,对世界主要国家在人才培养、研发投入、科研产出等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比较[5]。郭铁成根据《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2018和2020的数据为基础,对21世纪20年代初期的全球科技创新形势做出六大判断[6]。
我国结合本国国情特征,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并发布科学技术指标。中国科学技术部从1991年开始以政府出版物的形式,每两年发布《中国科学技术指标》报告,截至2020年已经出版了14期[7]。2018年,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在借鉴国内外同类指标报告的基础上,推出了《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为科学、客观、量化评价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又一个第三方视角。本文主要以最新一期的《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日本科学技术指标》和《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为对象,分别介绍这三本美、日、中最新一期报告的主要框架、内容、近几期指标体系的调整和发展,并将三本报告进行比较和评述。
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法》的规定,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National Science Board, NSB)从1972年起,每偶数年编制并发布《科学与工程指标》报告,并提交给总统和国会。报告具体由美国科学基金会隶属的科学与工程统计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atistics,NCSES)组织撰写。该中心由美国科学基金会在原科学资源统计部门的基础上建立,专门负责收集、解释、分析和发布有关科学与工程的竞争力数据和与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教育有关的统计数据[8]恒为科技股票趋势。指标报告提交前会受到联邦机构、国家科学委员会成员以及NCSES统计审阅者的广泛审查,以确保准确性。目前,报告已发布了25期,成为反映科学与工程研究和发展、科学与工程劳动力、科学工程与数学教育(STEM教育)以及高技术产业表现状况质量最高、信息最全的指标数据分析报告,包含关于美国大学、企业、联邦政府以及国际科学和工程领域研发活动的全面信息,也是了解世界科技创新格局的重要参考。
从2019年9月开始,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委托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网站上陆续发布了九份专题报告,共同构成了最新一期的科学与工程指标。与过去的科学与工程指标系列报告相比,2020版报告进行了改版与创新,形式上有了较大变化,从一本厚重的报告转变为一系列精简的报告,指标也经过重新设计。其中,2020年1月15日发布的报告名为《美国科学与工程状况》,可以视为2020版科学与工程指标的概要,重点介绍2020版指标专题报告的主要发现,并择要提交美国总统和国会。
2020版报告从以往八个主体章节长达数百页的单一全本报告科技创新发展趋势,改版为九个独立的主题报告,包括:“中小学科学和数学教育”、“科学与工程高等教育”、“科学与工程劳动力”、“R&D的美国趋势与国际比较”、“学术性R&D”未来科技网站、“出版物产出:美国趋势和国际比较”、“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产出和贸易”、“科学技术:公众态度、知识与兴趣”以及“发明、知识转移与创新以及科学与工程状况”(图1)。另外还包括一份综述性的“美国科学与工程状况”专题报告[9]。
从报告的内容看,九个专题报告有很大一部分与过去单本报告的章节标题一致,但也有部分专题有明显调整和差异。一是新增了“出版物产出:美国趋势和国际比较”这一专题。该专题主要对论文出版物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在之前并不是独立的章节,仅在“学术研发”章节中关于“科学与工程研究成果:出版物和专利”这一小节中有相关内容。二是新增了“发明、知识转移与创新”专题,该部分内容虽然从2018版报告开始新增,但2020版报告继续加强相关内容的分析。该专题主要对美国专利、商标及植物品种保护等知识产权信息,以及专利引用、商业合作、学术研究机构联邦实验室的技术转移等进行分析。专利分析等内容在2016版及之前版本的报告虽有所着墨但并未如此细致地展开分析。这两个新增的专题体现了近年来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更加突出对论文、专利、技术转移为代表的创新产出及知识扩散的不同角度的分析。三是将2018版报告中原第六章“工业、技术以及全球市场”改版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生产与贸易”专题。该专题保留了原第六章中对于全球高、中研发密集型产业的分析,但取消了原第六章中“清洁能源的研究和技术的全球趋势”这一节,增加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相关内容分析,预计其将产生广泛的经济和社会影响。这一调整体现了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系列报告对于全球技术和创新热点领域的关注和跟进。
《日本科学技术指标》主张根据客观和定量的数据,系统地描述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科学技术活动的基础资料。日本科学技术指标由日本科学技术学术政策研究所编写并发布,于1991年在日本首次出版,最初大约每三年对指标的构成进行一次审查并发布报告。从2009年起开始关注数据的时效性和重点基础指标,如R&D支出经费、研究人员和论文的数量等等,同时报告改为年度报告,一般于每年8月发布。2009年《日本科学技术指标》调整了从各部门分析科技活动的视角今日趋势官网,引入了总体“投入——产出”的宏观视角,将各个科技活动主体的表现指标归到研发支出、人员、产出几大部分。《日本科学技术指标》重在尽量全面反映日本科技投入产出全貌、各类科技活动指标的时间序列变化和重要指标的国际比较。
2020年《日本科学技术指标》依然由“研究开发经费”、“研究开发人员”、“高等教育和科技人力资源”、“研发产出”和“科技创新”五大部分组成(图2),约有170项指标。从指标数量来看,比2015年150余个指标有所增长,但比2019版的180项指标略有减少[10]。《日本科学技术指标》的变动往往体现了日本科技战略发展的需求,根据科技基本计划中提出的战略指引,在投入产出的基本指标以外,设置或增加反映当前科技计划战略导向的分析角度或具体指标[11]。2020版报告在第五章“科技创新”部分增加了反映科技创新与企业、产业经济表现的相关指标,如公司产品创新实现率、面向市场实现新产品和创新的公司比例、日本产学合作状况等。
《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由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研究并发布,2018年5月推出了第一期。报告在主要参考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科学、技术和工业记分牌》《日本科学技术指标》以及中国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指标》等同类报告的基础上,构建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的指标体系,对我国的科技创新投入产出、科技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储备、科学与工程发展状况、对科学技术的认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定量化描述。
与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指标》(又称“黄皮书”)政府出版物的定位不同的是,《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从一开始就明确了第三方机构、智库研究报告的定位,报告仍然与各同类报告类似,保持客观、中立态度,主要基于指标数据的描述、分析和呈现,以报告科技投入、产出和科技活动的各项事实和比较结果为主,但报告在指标选取、分析维度等方面更加灵活。
《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2020)》是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推出的第二期指标报告,全书主体内容八章,包括科技人力资源、中小学数学和科学教育、科学技术与工程的高等教育、研究与发展经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科研产出和影响力、高技术产业与贸易发展、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及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图3),涉及8个维度、28个一级指标、64个二级指标、179个具体指标[12]。
2020版报告保持主要内容和指标与上一版相比相对稳定,在具体内容结构上有所调整和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指标设计上,删除了部分学界较少采用的陈旧性指标和因数据来源可能导致数据质量难以控制的指标。二是在内容结构上,按照科技创新“人、财、物投入——产出”的逻辑思路,将部分章节次序进行了调整,“中小学数学和科学教育”从第三章调整至第二章,使全书先呈现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体现状,再从中小学的数学和科学教育过渡到科学与工程的高等教育,反映了潜在科技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储备;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整为第五章,反映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设施资源投入;将“科研产出与影响力”调整为第六章,把基础资源作为产出的必要条件之一,逻辑结构更加顺畅合理。三是在内容分析上,拓展了指标分析的广度和深度,在中小学数学和科学教育、R&D经费投入、高技术服务业贸易等方面,较上一本报告扩展了数据来源和具体指标,而且分析时更加突出核心指标,注重指标反映的关键信息和价值。
美、日、中的三种指标报告在形式和内容上有诸多相似,如都通过指标数据来定量化描述科学技术活动的情况和发展的水平,报告都坚持基于数据和事实的描述,同样都包含了时间序列的纵向分析和国际横向比较但并不给出国家排名。上述报告均根据主题目标的不同提供了多个指标的数据。由于每个指标都提供了整体活动的部分特征,因此多个指标有助于更全面、准确地了解问题。指标报告虽然没有直接提出政策建议,但强调使用相对简单的统计工具进行中性和基于事实的描述,辅助读者了解发展环境并为决策者未来的政策制定提供信息。基于指标报告的这些基本特征,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报告无论从涉及的领域和内容、包含的指标数量、指标分析的不同角度或维度、国际比较的深度都是相对最全面的,但日本和中国的报告也有其自身特色(表1)[13]。
指标的选取是指标报告的灵魂。在可能的情况下,指标可以直接衡量预期的概念。例如,科学技术与工程类不同类型、不同岗位的人口群体的代表,如R&D人员;科研产出中的论文数量等。但在很多情况下,囿于统计数据采集或其他困难,有些直接衡量预期概念的理想指标很难应用,此时恒为科技股票趋势,相关指标或代理指标则成为替代选择。例如,关于科技人力资源的水平很难直接评估其能力,因而在《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报告中均选取了科学与工程类不同级别的学位数量作为劳动力能力的代理指标。例如,在三本指标报告中,对于衡量科技人员相关概念,美、日、中三本指标报告采用了不同的指标。《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中,围绕“科学与工程劳动力”概念设计了三个方面不同计算指标来衡量:科学与工程职业劳动者、获得科学与工程学位的人员,以及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在工作中的应用。《日本科学技术指标》主要采用R&D研究人员(researcher)作为主要指标进行分析;《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报告中,分析了“科技人力资源”这个指标,从具备科技领域(具体测算中今日趋势官网,科技领域包括理工农医为主的核心学科和按比例部分计入的外延学科。)教育“资格”和虽不具备“资格”但实际在科技相关岗位工作的“职业”两者之和测算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科技创新发展趋势。此外,《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还报告了“R&D人员”、“R&D研究人员”、“科技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等从职业角度统计的相关指标。总体而言,指标的选取方面,美、日、中三个国家的指标选取有一致性,但具体指标选取上受各国统计体系影响且统计规则也有差异。仅从指标数量上,美国报告最多,中国和日本相当。
围绕同样指标进行国别或地区间的比较,反映国家在该领域的国际表现和相对地位,是指标报告常用的分析视角[14]。美、日、中三份指标报告均使用了大量篇幅,对同样的指标尽可能全面地进行国际比较。数据一般来源于国际组织(例如,OECD或联合国)的国际调查数据,或各国家、经济体官方统计部门使用一致标准采集的数据。
《日本科学技术指标》报告一个突出特点是非常注重指标的国际比较。报告每个章节均有专门小节进行国际比较,其通常在各章或某小节开篇首先对本章或本节关注的主要指标进行国际比较,其次才进行本国情况分析。从国际比较的对象看,由于日本是OECD成员国,在国际比较时注重与德国、英国、法国、韩国等OECD成员国的比较,也注重同美国和中国、欧盟整体的比较。《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国际比较的对象,除了美国、日本、英国等传统发达国家以外,在R&D经费等总量指标方面,通常把欧盟作为整体进行比较;此外,报告中也经常把中国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金砖国家进行比较。《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报告注重分析美国的相关指标在全球的比重或份额,指标的比较对象选取范围很广,中国、欧盟、印度等都是其国际比较的重要关注对象。
《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报告一般从指标的总量、结构、人均、部门分布比例、区域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日本科学技术指标》虽然指标数量与中国的报告相当,但其报告对同样指标的分析角度经常更为多样化。例如,在企业研发经费方面,日本报告从企业研发经费、按行业类别划分的研发经费、政府对公司的直接和间接支持等方面分别对企业类型的研发经费进行分析科技创新发展趋势,比较了各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的分布比例;对于本国制造业,又从医药制造业、化工、钢铁等9个行业分析对比研发强度。
同样,得益于美国强大的统计调查系统,《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中对指标分析的角度也非常丰富。例如,对于科学与工程劳动力概念,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报告一直有专门的章节或专题进行分析,不仅分析了不同定义下科学与工程劳动力的数量、学历学科分布,还包括科学家与工程师劳动力市场情况,包括其工作部门分布今日趋势官网、各细分行业收入,以及与劳动力人口统计相关的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平均年龄、性别分布,少数族裔、移民占比情况等等。
《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2020)》删除了前一期报告中部分学界较少采用的陈旧性指标,补充了“财政科技支出”、“科技期刊出版物”、“高技术服务业贸易”等指标内容,指标更契合科技与工程发展的时代性特征。
《日本科学技术指标2020》中恒为科技股票趋势,新增加了包括“日本和美国各部门的博士学位持有者”、“行业高级研究人才”、“主要国家的贸易额”、“按国家/地区分类的独角兽公司数量”等约20个指标。
美国在2020年度发布科学与工程指标专题报告中,新增了“专利族”等专利统计的指标和商标申请方面的指标,用于表征美国的发明创新能力。另外,还包括了源于调查的企业创新率等新指标。
利用指标监测国家科学技术与工程发展状况是一项系统且长期的工程。美国和日本的科技指标报告均已经发展数十年,形成了全面、多样又颇具特色的指标体系。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与我国经济社会转型、高质量发展形成历史交汇。科技与经济、社会、文化恒为科技股票趋势、生态深入协同发展,深刻影响科技创新的全球版图。相关指标的选取难以覆盖科技创新的方方面面未来科技网站,极大地增加了这项研究工作的艰巨性和挑战性。借鉴美、日同类报告的发展今日趋势官网,对于今后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研究的完善和发展有以下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一是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反映科技创新质量的指标。如“高精尖缺”的人才情况、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情况、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以及良好的创新文化环境等今日趋势官网。
二是尽快完善基于岗位角度的科技工作者统计。中国目前仍然没有比较全面的以科技工作者岗位或职业角度的统计。可以借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科学家与工程师统计数据系统,建立涵盖教育背景等人口统计信息、就业状况、职业、工作特征、薪水等信息的调查统计系统,补充现在主要以教育“资格”为视角的科技人力资源测算。
三是在高等教育质量、大型科研仪器、科学数据资源和高技术产业贸易等方面加强国际比较和历史趋势分析。目前,难以通过现有的统计数据来充分反映中国以及全球主要国家的发展现状,未来期望能够进一步构建与采集统计和调查数据,以更加全面、准确地监测评估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状况以及在全球中的位置。
[1] 黄建榕,柳一超. 美国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做法与借鉴[J]. 当代经济管理,2017,39(10): 89-93.
[2] 罗青. 美国《2012年科学与工程指标》概论——高技术制造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3(01): 58-61.
[3] 罗青. 美国《2014年科学与工程指标》概论——科技人力资源和科研产出[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4(05): 14-18.
[5] 陈钰、徐英华. 从《科学与工程指标》看世界科技创新格局[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8(01): 52-57.
[6] 郭铁成. 对当前全球科技创新形势的研判——基于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的分析[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3):1-5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国科学技术指标2018[R].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0.
[11] 徐婕. 日本科学技术指标概览及对中国的启示[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6,31(3): 51-57
[12]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2020)[R].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
[13] 徐婕.《日本科学技术指标》概览及与美国、中国同类报告的比较[R/OL]. ,2020-06-23.
张明妍,女,博士,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研究方向为科技指标与科技战略、科技工作者调查。
邓大胜,男,硕士,研究员,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调查统计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科技工作者调查、科技人才政策科技创新发展趋势、职业社会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