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杂志在线阅读资讯类产品包括什么科技杂志社官网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9-09
4月28日,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联合发布《“新闻资讯类”App个人信息收集情况测试报告》(以下简称《“新闻资讯类”报告》),对公众大量使用的“新闻资讯类”App收集个人信息情况进行测试
4月28日,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联合发布《“新闻资讯类”App个人信息收集情况测试报告》(以下简称《“新闻资讯类”报告》),对公众大量使用的“新闻资讯类”App收集个人信息情况进行测试。
《“新闻资讯类”报告》数据显示,使用此类APP时,位置、设备信息、应用列表、剪切板4类系统权限是常见的调用类型,位置信息、唯一设备识别码、应用列表信息、用户在App首页的截图信息4类信息则成为了上传的个人信息。
在App 在启动时资讯类产品包括什么,今日头条、百度、新浪新闻调用系统权限种类最多,均为4类,和新浪新闻上传个人信息种类最多,为3类;在后台静默期间,网易新闻调用系统权限次数最多为5次,上传个人信息种类2类。
具体地,本次测试时选取了19家应用商店累计下载量达到1亿次的“新闻资讯类”App,共计8款。分别是:今日头条、、腾讯新闻、新浪新闻、一点资讯、新闻、趣头条、搜狐新闻。
测试以完成一次新闻资讯浏览活动作为测试单元,包括启动App、刷新首页新闻、查看新闻内容、分享新闻链接4种用户使用场景,以及后台静默应用场景。共测试了系统权限调用、个人信息上传、网络上传流量3项内容。
位置、设备信息、应用列表、剪切板4类系统权限是常见的调用类型资讯类产品包括什么,8款App在上述5种场景下未发现调用相机、麦克风、通讯录等其他权限。
个人信息上传情况中,8款App上传了四种类型个人信息,包括位置信息、唯一设备识别码、应用列表信息、用户在App首页的截图信息。
根据测试科技杂志社官网,在启动App场景中科技杂志社官网,调用系统权限种类最多的为今日头条科技杂志在线阅读、百度、新浪新闻(均为4类),调用系统权限次数最多的为新闻(18次)。调用系统权限种类最少的为腾讯新闻,仅调用设备信息权限1类权限2次。
同时,启动App时,个人信息上传种类最多的为百度和新浪新闻(均为3类)今日头条和百度新闻则均上传了Android ID、OAID这1类唯一设备识别码个人信息。
可以看到,位置信息的权限调用、上传在使用中十分广泛。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智能科技风险法律防控实验室副研究员裴轶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解释道科技杂志在线阅读,位置信息不仅是个人信息、还是敏感个人信息,某些情况下还会成为重要数据。
2021年4月发布的推荐性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个人信息安全测评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提出,识别当前地址等场景时,收集地理位置的参考频次是一次性读取(进入功能界面时读取1次或者用户主动刷新时读取1次)。
《“新闻资讯类”报告》还显示,在刷新首页新闻场景中,调用系统权限种类最多的为今日头条、新浪新闻、新闻、趣头条(均为2类),调用系统权限次数最多的为一点资讯(18次);个人信息上传种类最多的为网易新闻(3类)科技杂志社官网。
在查看新闻内容场景中,调用系统权限种类和次数最多的均为网易新闻(2类、3次);个人信息上传种类最多的为今日头条和网易新闻(均为2类)。
在分享新闻链接场景中,调用系统权限种类和次数最多的均为网易新闻(2类、3次);个人信息上传种类最多的也为网易新闻(2类)。
根据测试结果,在后台静默场景中,调用系统权限种类最多的为网易新闻和趣头条,均调用了3类;调用系统权限次数最多的为网易新闻,为5次:分别是位置权限2次、设备信息权限1次、应用列表权限2次。
同时,在后台静默场景中,今日头条、新浪新闻、网易新闻、趣头条上传的个人信息种类最多,均为2类。百度、新闻则无个人信息上传。
可以看到,App在后台静默时,除了位置权限的调用,对应用列表的权限调用、上传也很广泛。北京尚隐科技有限公司CEO张仁卓此前对21世纪经济报道提到,合理理由是为了关联应用的快速启动,譬如关联支付可以快速启动。当然可能也存在隐含理由,譬如关联启动,互相唤醒;信息流的互相交换推荐;甚至包括用户画像。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征求意见稿中的参考频率则是,在应用管理等场景时,应用程序列表应当在用户主动触发时才能读取。
此外,网络上传流量情况也在测试之中。8款App在用户完成一次新闻资讯浏览活动(启动App、刷新首页新闻科技杂志社官网、查看新闻内容、分享新闻链接)时,上传数据流量平均最多的为新浪新闻,约为1200KB;平均最少的为一点资讯,约为195KB;后台静默12小时期间,上传数据流量平均最多的为今日头条,约为1301KB;平均最少的为百度,约为154KB。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此份报告是继今年2月2日首次发布《“网上购物类”App个人信息收集情况测试报告》和3月14日发布《“地图导航类”App个人信息收集情况测试报告》《“浏览器类”App个人信息收集情况测试报告》后,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再次联合发布类似测试结果。四份报告在测试对象的选取标准、测试方法的设定上也都较为相似。
此前,在谈及《“网上购物类”App测试报告》时,张仁卓表示,App治理从仅关注采集了什么,到部分情况下采集了多少,可以看作是一个小进步。
“虽然一个客观评测,而不是行政处罚决定,但测评报告是一种督促,也是一种告知:执法机构可以获得平台的真实合规情况,请大家尽快整改科技杂志社官网、不要心存侥幸。”裴轶说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